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富联平台招商 > 新闻动态 > 1949年,斯大林拒绝重签中苏条约,毛主席的回应非常硬气
1949年,斯大林拒绝重签中苏条约,毛主席的回应非常硬气

发布日期:2025-02-04 20:09    点击次数:149


前言

1949年,新中国刚刚诞生,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毛主席与斯大林的关系出现了微妙的裂痕。当斯大林拒绝重签中苏条约时,毛主席的回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非常硬气。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毛主席强硬的外交立场,也透露出他对国家独立与尊严的捍卫。那么,为什么斯大林在此时做出如此决定?

毛主席又为何如此果断而坚决?这一外交博弈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和政治斗争?毛主席的回应,不仅是对斯大林的直接反击,更可能对中国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接下来的故事,将带你走进那个时代,揭开毛主席这一硬气回应的真相。

1949年10月1日,随着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至此中国大地上早先经历过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种种已经成为了历史。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就已经说过要“消灭中国大地上一切不平等”,可是在过去近百年的中国大地上,人们遭遇封建主义思想以及帝国主义掠夺,官僚资本主义、以长期的战乱的迫害,再加上中国的革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且不同地区的革命发展进程有着很大差距。不仅如此,在彼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围追堵截,妄图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所以中国虽然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胜利,却依旧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因此,为了彻底结束中国在近百年来曾经遭受过的种种不平等,让中国真正实现独立自主。我党制定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等外交原则。在《论人民民主专政》这本书中,毛主席明确指出“我们在国际上是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上的,所以一切的友谊和援助只能从这个方面去找。”但是,在这之前由蒋介石带领的国民政府曾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诸如在1945年之时国民政府与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其中包含着中方被迫同意外蒙独立,中方同意苏联在旅顺港驻军,中方被迫同意长春铁路在资产各占50%的基础上共同经营与管理,且经营管理权归苏联所有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因此,在毛主席以及中央领导人决意要尽快将这些问题解决,可因为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毛主席的出行成为了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关注的重点,也正是因为如此,想要秘密访问莫斯科已经成为了不可能。1949年12月21日,新中国成立两个多月,斯大林70寿辰即将到来,这一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友好国家都纷纷赶赴莫斯科为斯大林祝寿,这时候一个顺理成章促成主席的首次访苏的机会到来了。12月6号,主席乘坐着专列,与陈伯达、师哲等随行人员一起,带着送给斯大林贺寿的礼物动身了。而此次出行主席带着3个十分明确的出访任务,一是给斯大林祝寿,二是与苏联重新签订中苏条约,三是向苏联借款。而为了让中苏关系扭转到正常的道路上来,所以必须要及时地扫清两国间的障碍,因此在这3个任务中,重点要处理的就是,1945年时国民政府与苏联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但在出发前,毛主席就已经预见到了此次出行的情况,并表示“最难办是第二项任务”。经过长达10天的道路颠簸,毛主席乘坐的专列终于沿着漫长的西伯利亚铁路缓缓开进了莫斯科。12月16号晚6时,毛主席在克里姆林宫拜会了斯大林,两个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正式会见,他们紧紧握着对方的手,一个新的时代就此开始。会谈中,斯大林再三询问毛主席“你来苏联一趟是很不容易的,对于此次出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关于这次出行你有什么想法或愿望吗?”在翻译将斯大林的话说出后,毛主席答道“恐怕是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的。”而在主席所说的“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指的就是与苏联重新签订中苏条约。在简单谈及中苏两国过去发生的事情,以及对当前中国目前是否存在和平威胁的问题后。紧接着,毛主席提出了中苏条约的问题,毛主席表示,“在刘少奇访问苏联回国后,中共中央对于中苏两国之间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作为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哪里不知道毛主席的意思,因此在主席话音刚落,斯大林就表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讨论解决。但需要搞清楚的一点事,我们要确定,是否应该宣布保留1945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又或者是宣布在未来对它进行修改,亦或者是现在对它修改。”紧接着,斯大林再次补充解释道“众所周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根据雅尔塔协定缔结的,在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关于千岛群岛、旅顺问题以及南库页岛等问题的相关条款。而关于这些条款,是经过美国和英国的同意下才签署的。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建议是在小范围内决定暂时不对这一条款中任何一项进行改动。”为了印证这一观点,斯大林还表示,毕竟如果改动哪一项条款都会给美国以及英国,提出修改最重要的几项条款问题提供法律上的借口。进而会动摇苏联在战后从日本手中取得的千岛群岛和南库页岛的合法性。很显然,这正如毛主席来时所想的一样,关于这一问题的谈判并不会顺利。虽然斯大林拿出英美两国可能会对此进行干涉,并搬出雅尔塔协定作为对此条约不改动的借口。可斯大林很清楚,《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本身就是美、英、苏三国趁着中国在日本发起侵略战争时的不备,而被迫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但是他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改动了这一条约会对当前苏联的利益存在损害,所以他想要延续这一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条约。但在后续谈话中,主席的态度则是虽然照顾雅尔塔协定合法性是必要的,但在中国社会舆论有一种想法,那就是因为原有的条约是与国民党签订的,现在国民党倒台了,原来的条约就失去了意义。可对此,斯大林却依旧不愿意就此废除与国民党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更不想与新中国签订一个新的中苏条约。然而,主席在来时就已经确信,自己此行有必要带会一个前所未有的、让中国就此可以树立独立自主形象的平等条约回国。虽然首次会谈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在斯大林的祝寿活动上,斯大林还是邀请毛主席并排就坐在主席台中央,并作为第一个致辞的国家代表,给予了毛主席极高的礼遇。但是与其他党派与国家领导人贺信不同的事情是,在12月19号,主席发给斯大林的贺信中“内容简单,使用的官方语言,干巴巴的,正如常言所说的‘官气十足’”。祝寿活动结束后,前来参加活动的各国领导人陆续回国,而毛主席依旧留在莫斯科,准备与斯大林继续商谈关于签署协定德尔相关问题。按照斯大林与毛主席的约定,12月24号是第二次会谈的时间,但这一次会谈只是谈论了一些关于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事宜,对于中苏条约却未曾提及,这让毛主席对此十分失望。并且据毛主席在与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说起这段经历的时候,主席表示在这之后斯大林对毛主席避而不见,甚至在他打电话到斯大林的住所,那边接电话的人告诉主席,斯大林不在,并建议主席去见米高扬。从12月24号到次年的1月1号接近一周的时间,毛主席都待在别墅中。对于这种做法,主席十分生气,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中,主席决定“呆在别墅里,什么也不干”。关于这一点,在国外的众多学者认为,毛主席在莫斯科这段时间受到的“冷遇”,这比“国民党外交部长宋子文”访问莫斯科的时候受到的待遇还恶劣。那么对于这一国际交往中极其罕见的现象,是为什么会出现呢?对于此,主要还是因为由大国沙文主义统治下的苏联,一直对中国态度并不能很好地摆正,“他们时常想要在他们的马克思主义课堂上找一个位置”。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斯大林对毛主席的偏见,所以他对于我党一直存在着十分强的戒备心。而最为重要的事情是,他们不愿意放弃在1945年时,国民政府与之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尤其是在这一条约中,旅顺以及大连这两个不冻港是自彼得大帝开始就一直在不断找寻的东西。但是很快,事情的转机出现了。因为毛主席在苏联受到的冷遇,这让主席在斯大林过寿活动后就再没消息。英国的相关媒体为了挑拨中苏两国的关系,开始“无端揣测”,新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被斯大林软禁起来了,啥时间该新闻的一经发出,瞬间掀起轩然大波,给斯大林带来十分大的压力。在同一时间里,毛主席还告诉前来拜访的罗申,缅甸和印度这两国国家已经决定承认中国的合法地位,并准备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除此之外,英国及一大批英联邦国家在承认新中国的问题上采取了十分明显的动作。最后,主席还告诉罗申,自己希望在新年后和斯大林谈一谈关于贸易的问题,然后就启程回国了。对于主席的决定,罗申十分吃惊,因为在这样的情形下,毛主席回国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们十分清楚。罗申当即就此事与苏联外长向斯大林汇报,因为国际形势的转变以及毛主席想要提前返程的决定,这让斯大林开始正视其关于与中国重新签署协定的问题。虽然,在第一次与毛主席谈论关于签订新约的时候,他曾以雅尔塔协议以及美英的反应,但是所有人都清楚,与中国签订新约并不会影响苏联的利益,那些话不过是他的托词。但是如果让毛主席就此回国,那么苏联很有可能会就此失去中国这个强大的盟友,并失去这个在东方可靠的屏障。所以对此,斯大林正式下定决心,就此答应中国签订新约的请求。在澄清英国通讯社的“谣言”后,1月2号晚上8点,米高扬与莫洛托夫一起来到了毛主席在莫斯科的住所,询问主席关于中苏条约等相关问题的建议。在这段时间里,主席心情十分舒畅地就签约的事宜两次致电中央,并在同一时间周总理一行人也动身赶往莫斯科。1月20,周总理携东北人民政府李富春,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长等人到达莫斯科,并快速投入了会谈的准备工作中。从近年来解密的俄罗斯档案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会谈刚开始之初,斯大林曾表示,虽然苏联曾经认为应该保留这些条约,但既然法西斯战争已经结束,日本已经投降,所以这个条约就已经过时了。在这之后,中苏两国经过漫长的讨论,对旅顺口问题、中长铁路等问题进行了细细磋商。1950年2月14日,在克里姆林宫隆重地举行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3月4日,毛主席乘坐专列回到北京。至此,主席首次访苏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让中国成功在国际社会上树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中国正式走进了社会主义大家庭。



Powered by 富联平台招商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